人物纪实摄影调色(纪实摄影调色思路)




纪实摄影收藏有哪些要点?

  还可以注意一下制作时间,也就是否为“原版老照片”的概念。原版老照片,指的是拍摄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洗印出的成品照片,它不仅数量少,同时这些照片更为完全真实地反映着一个艺术家,一个时代的摄影艺术水平。

第四,摄像艺术品的科技标准。摄影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博物馆收藏级影像艺术品的制作和装裱有严格的行业标准。

人物纪实摄影调色

纪实摄影的调整幅度是多少?

调升了百分之十左右

1至3米人文纪实适合用35mm还是50mm还是85mm的定焦镜头?

人文摄影,最好用接近人体视角的镜头拍摄。为了突出主题,采用大光圈的定焦镜头是个好的选择。

推荐的人文摄影镜头是35mm或者50mm 。首选35mm,远一步是广角,近两步就是人像镜头,是最佳的选择。镜头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必然是越广越好,能24最好。24以下,变形控制的不好,24以上角度有些小呀。

35mm视角62度,3m距离,可以覆盖3.6米的宽度。1米时则只能覆盖1.2米的宽度。人文纪实的话用50或者85mm的焦距很明显拍到的不是全身,所以1到3米如果是必要条件的话只能用35mm。纪实摄影一般都要交代事件的人物和地点,所以一般都是大场景拍摄。 个人建议摄距拉大1到3米太近了,当然你要是想拍特殊效果的话另当别论。 个人建议,水平有限。

人物纪实摄影调色

什么是纪实人像摄影?

纪实人像摄影,就是用纪实的拍摄手法拍摄人像的一类摄影,是纪实摄影与人像摄影的交集。

纪实摄影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的社会生活以及生产活动的记录,因而纪实人像既属于人像摄影范畴,又具有新闻摄影的性质。不过一般的人像摄影着重于艺术性和观赏性,而纪实人像摄影更着重于思想性和社会性,因而后者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并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所以,纪实人像应该记录人在历史中的命运,这样的作品无论在当时或将来,都具有无上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去关心人民大众关心的人和事,而不是去弄虚作假、哗众取宠;第二要思想敏锐,随时对发生在周围的人和事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反应,并用相机纪录下来,做到眼到手到,这有一个磨炼的过程。由此可看出,纪实人像摄影的表现手法类似于报道摄影。下面就纪实人像的拍摄方法介绍于下:

一、器材的选择。纪实人像摄影一般都是快照,要求在突发事件进行状态中抓取人物典型瞬间,揭示人和事件本质。有拍摄距离近,景深要求大,拍摄要求快等特点。因此多用标准或广角镜头,一般选择一只24-85mm广角变焦镜即可。通常拍摄时应使用现场光拍摄,当然有时必须在室内暗弱光下拍摄时也可使用闪光灯,但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由于纪实人像摄影多是利用现场抓拍,所以,宜选用ISO200 或ISO400等快片拍摄。

二、快速对焦。一般对移动中的人物可采用区域对焦或和被摄人物同步进退的方法,保持固定焦距对焦。但如果被摄人物的位置不动或预知他们肯定要出现在某个位置上就采用定点对焦。纪实摄影中的人物是自由人,不受摄影者支配,因此,快速对焦是纪实人像摄影的基本技术。

三、快速抓拍。不能干涉被摄对象,只能运用摄影者高超的抓拍或偷拍技术,摄取被摄人物的最佳情节瞬间。此外,在不干扰被摄人物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被摄对象拍摄,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四、独幅与组照皆相宜。纪实人像摄影既可以用一幅形象、主题自成一体的照片来表现,如李晓斌的《上访者》;也可用一组照片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一个主题思想,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等。前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而组照则要求以某一个特定的人(或一群人)和特定的地点为中心进行连续拍摄,拍摄前还要拟订拍摄计划:如需要拍摄哪些镜头、用哪一个镜头作压题照片、哪些内容需要用文字来描述,而且拍摄过程中要随时发现和补充新的素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更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