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纪实摄影作品图片(纪实摄影作品赏析图片)




如何拍出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 看完把单反扔了

关于如何拍好纪实摄影作品,我不敢妄加评论,就简单说说我的见解吧。

在我们熟知的中外摄影史上鼎鼎大名的摄影大师,比如纪实摄影之父创立“决定性瞬间”理论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无数次拍摄中国的马克·吕布,日本著名自由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等等,无不将大量时间放在街头摄影上,通过捕捉普通人的日常瞬间,留住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瞬间,作品感动着无数的人们。甚至可以说,通常帮助人们记住那些历史和时代的摄影作品,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记录常人生活的细节、记录时代特征的街头摄影作品。

对于扫街,我们首先必须确认的是拍摄的意图和主题,否则必然会流于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有些摄影师会执着于拍摄即将消逝的历史建筑和人文瞬间,也有些摄影师专心记录那些最有我们这个时代特点的人和事,还有些摄影师会在街头寻觅展现人性光辉、感人的庸常生活细节、记录突发事件、冲突和纷争……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记录能感动自己的事物,才能够使照片能感动别人。摄影作品里东西方艺术共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悲悯、同情等折现人性的感情永远不会过时。

关于摄影器材对于摄影作品的重要性来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朋友们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同等水平拼器材,同等器材拼水平!我觉得纪实吧 就是把自己融入到场景里面去 但是你却不打扰里面的任何一个人 然后用相机把你觉得有感觉的地方拍下来。

获奖纪实摄影作品图片

纪实摄影的著名大师

1.奥古斯特·桑德

桑德出生于德国科隆郊外的赫尔多夫,少时在煤矿做工,后改行肖像摄影但并没有经过美术训练,所以养成了朴素的世界观和摄影技巧。他曾对他研究过的威斯特林这样回忆:“这些人们,从小我就熟悉他们的生活,....人因此一开始,我就从个别类型的村民当中,看到一种相同的类型,那是人类品质的记号。”

他不同许多摄影师,他并不是影象的“掠夺者”,而是平和的面对被摄者,如同他在照相馆的摄影经验,他同被摄者的关系是一种有意的平和展现,而被摄者的细节和内涵通过这种有意的摆拍充分展现出被摄者的身份特征,因此被摄者存在的意义正通过这种展现得以体现,即使被摄者试图掩饰自己所存在的身份特征,但摄影对于细节的直面体现却正好使得被摄者在于图象处于尴尬的境界,无从掩饰。正如约翰。伯格对于桑德两张摄于威斯特林山的《年轻的农民》和《村里的乐队》里所评论的那样:即使同是身着西装,但却同样无法掩饰穿者的社会阶级,正是他们的体貌特征和举止动作透漏了某种难以察觉的不协调,而正是这种不协调从视觉上给观者以难以言说的荒谬感。

但更多的情况,他对于德国各阶级肖像的如实记录,使他超越了摄影的范畴,更像一位人类学家,精确和超越表象的洞察力。而正是这种公正的态度将自己的摄影语言简化到最低,使更多的被摄者本身的信息尽量的提供给观看者,而随着时间的疏离,使他们本身越发珍贵。

2.现代摄影拓荒者—安德烈·柯特兹

美国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1985)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各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喜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弥补着痕迹地通过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一种微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说:“柯特兹有着对伟大的摄影家来说必不可少的两个资质:即对这个世界、人与生命体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致的造型感觉。”

20世纪20年代,柯特兹开始在巴黎从事摄影,30年代后移居美国,经历了漫长的职业摄影生涯。他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从新闻摄影到为《时尚》杂志拍摄专业的室内照片。他的风格既反映了欧洲新闻照片发展的轨迹,又体现了注重构思和空间的新视野运动的特点。

柯特兹摄影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重大事件,而是要表现普通事物的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面。因此,柯特兹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画面的趣味性和完美的几何结构,使其与内容居同样重要的地位。

柯特兹擅长利用造型和空间,并且对平面表现中的构图非常感兴趣。他还利用物体的边角、影调和线条为其影像构图,以其非常敏锐的眼光,观察到任何意外的生动细节并组合成精彩的画面。

柯特兹的作品不太注重捕捉精彩的瞬间,而是强调个人的表现,并且大多带有实验的性质。他拍摄的曾创下拍卖作品价格新高的与画家蒙德里安相关的照片,就带有强烈的实验性风格和构成意味。他告诉朋友说:“我出于本能的直觉试图在我的照片中展示出画家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他的简洁、简洁、简洁”。

柯特兹的摄影生涯长达73年,所选择的器材从大画幅的干板相机一直到波拉SX-70相机。如今收藏这些作品的人遍及全世界。

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1894—1985)出版了《摄影生涯六十年》(sixty years of photography,1912—1972)。

3.美国著名摄影大师-威廉.克莱因

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1928- ),1963年被世界摄影博览会的国际评委推选其为摄影史上30名最重要的摄影家,主要原因是他拍摄于1956年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画册《纽约的生活对你有利——威廉?克莱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欢》在欧洲的巨大反响。

在画册中他使用了被称之为“摄影中所不应干的失败做法”,以人为的事故、粗颗粒、模糊和变形,构成了全新的视觉语言,从而恰到好处地将纽约的生活充满激情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我们还能读到一些经典的时装摄影作品,尤其利用了放置在大街上的镜子,以略显夸张的造型和幽默的色彩,就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有评论认为他那些具有独创性的创作手法,“是50年代以来从未有过的,将自我的力量和勇气相结合”。当他的作品在80年代在纽约展出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萨考夫斯基写道:“克莱因20年前的照片或许是那个时候最不妥协的。它们是无畏的,表面上是最腐化堕落的——和人们习惯的正规标准相去甚远……这些画面向人们证实了在照片中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从而扩大了生活的词汇量。”

4.法国著名摄影师-马克·吕布

马克·吕布(Marc Riboud 1923年6月24日-),法国著名摄影师,出生于法国里昂。以来自东方的延伸报道而著称。主要作品有:《The Three Banners of China》、《Face of North Vietnam》、《Visions of China》。1957年发表了报道中的第一张图片,从那时起他先后多次访问中国,观察和记录了在中国发生的若干历史事件 。

马克·吕布的作品并不一定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他到世界各国旅行期间,他敏感地拍摄当地人民的生活变化,特别是通过一些细微的生活细节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远意义的内容。他不但用黑白材料拍摄新闻报道摄影,也用彩色材料拍摄,而他的这些彩色作品不但构图精彩,而且色彩优雅、细微。

简单说:1.人像摄影是需要包装和修饰的

2.纪实摄影是随机拍摄,真是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