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个印度女孩。
1985 年11 月13 日,沉睡了多年的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被融化,夹杂着泥石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联系图片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他在一个废墟的角落里发现一个名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倒塌下来的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救护人员一时也难以将她救出。她的脊椎已被砸伤,人被没颈深的泥水浸泡着。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刻对她也无能为力。福尼尔,作为一个有着医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摄影记者,只有在他用照相机摄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庞的同时,不时地同她攀谈。因为他懂得,这样做会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援人员赶到奥马伊拉身旁时,她在泥浆里已经浸泡60个小时了。这是一个小女孩被死神召唤去的瞬间:双手泡得肿胀,眼神黯淡,丧失了生命的光辉。在这一瞬间,这张最有意义的照片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已在这个充满饥饿、恐怖、战争、死亡和自然灾害的世界里生活了许多年。这个小女孩在泥石流中苦苦挣扎60小时,直到救援人员把她救出来。在每个人面前,她抗争着,愤怒着。虽然她接受了救治,但还是死了。人们用清水为她冲洗头上的泥沙,喂她水,并设法将她救出。但是,她的心脏已十分衰弱,最后,终于停止了跳动。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的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他回忆说,“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当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小姑娘死去时的内心感受”。通过他拍摄的照片,已经看出了他内心的痛楚。福尼尔的这种行为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他显示了记者的高尚品德,他没有追求猎奇,而是把人放在第一位。翌年在第2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他的这组彩色照片《奥马伊拉的痛苦》获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这位甜美的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神情的这张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而福尼尔在拍摄这组照片时,才是他正式拿照相机采访的第三年。
关于如何拍好纪实摄影作品,我不敢妄加评论,就简单说说我的见解吧。
在我们熟知的中外摄影史上鼎鼎大名的摄影大师,比如纪实摄影之父创立“决定性瞬间”理论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无数次拍摄中国的马克·吕布,日本著名自由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等等,无不将大量时间放在街头摄影上,通过捕捉普通人的日常瞬间,留住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瞬间,作品感动着无数的人们。甚至可以说,通常帮助人们记住那些历史和时代的摄影作品,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记录常人生活的细节、记录时代特征的街头摄影作品。
对于扫街,我们首先必须确认的是拍摄的意图和主题,否则必然会流于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有些摄影师会执着于拍摄即将消逝的历史建筑和人文瞬间,也有些摄影师专心记录那些最有我们这个时代特点的人和事,还有些摄影师会在街头寻觅展现人性光辉、感人的庸常生活细节、记录突发事件、冲突和纷争……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记录能感动自己的事物,才能够使照片能感动别人。摄影作品里东西方艺术共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悲悯、同情等折现人性的感情永远不会过时。
关于摄影器材对于摄影作品的重要性来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朋友们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同等水平拼器材,同等器材拼水平!我觉得纪实吧 就是把自己融入到场景里面去 但是你却不打扰里面的任何一个人 然后用相机把你觉得有感觉的地方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