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观察力最重要。其次是注重内心的情感变化。再次是稳定的摄影技术。
这个问题很好。刚才我回答过一个问题,此答案同样适用回答你。假如你昨天拍摄了100张照片,那今天你会选出1-2张有艺术性或者故事性的好照片,其他都是废片,但过去20年乃至50年,我想这100张照片每一张照片都弥足珍贵。
我建议你学摄影,因为修车和摄影比起来,修车算是体力劳动,而摄影算很轻松的,摄影只要你掌握专业知识,和设备运用,加上勤奋的专研你可以在摄影这方面有造塑的,你学这些主要的目的就是生存,摄影这方面的利润也是很客观的,而且时尚高雅! 其实现实社会很多时候不是靠爱号了,看的是你用什么方式在社会站稳!为了生存爱号算是渺小的!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修车吧,中国的汽车市场这么大,修车时必要的人才,市场需求一顶也是很大的。当然是修车了,摄影家不是那么好当的。还是本分点的好摄影,修车脏,又累,又不是天天有得修拍摄。
早在1870年,英国著名的“赤贫孩子之家”的创建者巴纳多(Barnardo)博士,就开始认识到摄影的纪实功能。他将“赤贫孩子之家”的每个孩子,在到达前和离开时各拍摄一张照片,然后把照片粘贴在卡纸上,附上文字说明成套出售。这些照片,既扩大了社会影响,又为孩子们的衣食筹措了资金。
几年以后,约翰·汤姆森与A·史密斯(AdolpheSmith)一道,出版了一本名为《伦敦街头生活》的书,书中刊载了汤姆森拍摄的36幅照片。这些照片,虽然有不少是经过摆布而拍摄的,但还是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伦敦贫民的生活状况。
另一位居住在伦敦的早期纪实摄影者,名叫保罗·马丁(PaulMartin,1864~1942)。19世纪90年代,马丁拍摄了很多伦敦街头风景,以及在海滨游乐的人们。他把小型相机隐藏在手提包里,到处寻找可以偷拍的镜头,被人们称之为“偷拍摄影家”。1895~1896年间拍摄的《夜伦敦》摄影集,是他最早的得意之作。这些照片虽然没有太大的社会意义,但和以往摆布拍摄的照片相比,显得生动多了。
这时的纪实摄影,尽管还很不成熟,但摄影家们已经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对社会现状进行如实的记录。
嶙峋突兀的岩石浓缩了大自然棱角分明、刚劲有力的英姿,硬朗的线条和毫不含糊的断面展现的却是极端地貌的微妙和谐感,早年研究过音乐的摄影家保罗·卡波尼格罗赋予照片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感,眼睛犹如内心深处的耳朵,可以打破岩石般坚硬的障碍,聆听着大自然无声而有力的交响乐章。表现自然本身蕴含的节律是他摄影生涯的一贯主题。比如,每当拍摄河流,他关注的是流水遇到砾石而形成的漩涡、湍流。他总是在“尝试表达自然中运动的力量,并使之可见”。试图触及“更大的尺度——风景背后的风景”。20世纪60—70年代,他在爱尔兰拍摄了很多古代遗址残留的巨石。同他的前辈安塞尔·亚当斯一样,他最初学习的是音乐。